水田標竿行

文:國立興大附農四健會 葉天南

水田是台灣目前最大的濕地環境,提供水田生態的多樣性,我們平常所知的作物,如:水稻、茭白筍等作物都是平常我們熟知的水田作物。

這次的活動到新社區的白冷圳探查近百年的虹吸管原理,對新社區的居民來說,白冷圳不僅是新社的命脈,更是台灣農田水利重要的歷史設施,這條水圳是靠著水往低處流的道理,又必須維持在一定的高度,從台中東勢一直開鑿到新社區一路上沒有任何的機械動力的輔助,從日據時代至今,這條白冷圳灌溉著新社地區的水田。

在水利規劃試驗所,聽到了工程師向我們講解,原來台灣夏季的水資源都來自各地區的水庫,而水試所就是在改善水庫裡的淤積及污泥的排放,降低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以及延長水庫的使用年限,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,原來一件改善水庫內的工程,最短要二十年,才能讓計畫確定及實施,期間經過不斷的改正和修正,真是令人敬佩。

到了魚池茶改場,可以看到有如桃花源般的美景,在製茶廠裡面的機器,是從日治時期留下的,至今還可使用,而茶廠蓋的方向也是有經過計算的,能讓整個工廠都能通氣透風,而最厲害的紅茶品種,台茶18號紅玉更是有淡淡的薄荷味和肉桂味,更是讓人嘖嘖稱奇。

到了仲由大哥的劍門生態花果休閒農場,介紹道自然生態的奧妙,如日本的新幹線,就是從蜂鳥的身上所看見的。在介紹中,看到許多水田的生物,如:蟾蜍,大家一定不知道,蟾蜍的蛋,竟然是一條細細長長的蛋,還有蜻蜓的幼蟲水蠆,小時候生活在水裡,覓食時,則是用他強而有力的下顎來覓食,在仲由大哥的果園裡,整片的金桔園,而果樹上結實累累,讓大家體驗到水田中的農村歡樂。

參訪二水的源泉社區,了解到傳統水利建設中的「石枸」,原來在沒水泥建設的年代,先民都是利用竹子所編織的石枸來當堤岸擋水。二水則位於八堡圳的分水嶺,一號取水口是向鹿港等地進行灌溉,二號取水口則向員林等地進行灌溉,而八堡圳則是先人留給後人的重要的歷史設施。

這次的體驗,更讓我了解到台灣農業水田的變化,水田不只能讓生態平衡多元化也能補充地下水,來維持人們對淡水的需要, 水田不只是在都市的發展中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,也是留給後人的一塊淨土。